一线调研看变化 | 发掘人文元素 中小城市文旅流量“出圈”

火博电竞app
关于我们
栏目分类
你的位置:火博电竞app > 关于我们 >
一线调研看变化 | 发掘人文元素 中小城市文旅流量“出圈”
发布日期:2023-09-15 09:35    点击次数:161

一线调研看变化 | 发掘人文元素 中小城市文旅流量“出圈”

“在汉代,这里是古驿平安,我们把平安驿的历史重新发掘,打造了河湟民俗文化体验街区。”在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平安驿·河湟民俗文化体验地负责人唐旭天向上海证券报记者介绍。

“淄博烧烤”带火了小城淄博,乡村赛事“村BA”“村超”让台江、榕江成为贵州新名片……今年以来,众多中小城市立足本土优势、发掘人文元素,成为新晋文旅“流量”,并把这种“流量”转化为“经济热浪”,拉动地方经济跨越式增长,孕育出地方经济发展新活力。

文旅经济的“小城故事”

8月中旬的青海天高气爽,平安驿·河湟民俗文化体验地内游客络绎不绝。宁夏游客陈亮告诉记者,从宁夏到青海自驾方便,他趁暑假带着孩子来领略青藏高原的高度和河湟文化的深度。来自上海的张阿姨则表示,景区内最让她流连忘返的是河湟文苑。

平安驿·河湟民俗文化体验地内游客络绎不绝 记者 杨翔菲 摄

唐旭天介绍说:“河湟文苑全面展示了青海的自然风光和珍稀保护动物,是了解河湟文化的绝佳体验地。”在河湟文苑,记者看到获得第55届国际野生动物摄影年赛的冠军作品——青海摄影师鲍永清的《生死对决》。唐旭天说,鲍永清用镜头让全世界看到了青海这个野生动物的家乡和乐园,也让更多的人了解了青藏高原。

据悉,平安驿自2019年建成运营以来,目前已发展成为河湟文化、青海民俗文化、特色美食、大众创业的集中展示地,以及全国游客畅游青海的文旅胜地和网红打卡地。唐旭天表示,作为上市公司正平股份旗下文旅板块品牌“平安驿”的创建地,河湟平安驿2021年全年客流量达到300万人次,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和劳动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成为许多创业者创业的孵化基地。

“园区总计有183家商户,民宿、购物一应俱全,光特色小吃就有380多种,但是没有重复的业态,这一方面避免了恶性竞争,另一方面能够让游客体验更多的青海民俗、河湟风情。”唐旭天介绍,整个平安驿围绕河湟文化、古驿平安这一概念,深入挖掘青海多民族聚集地的特色。

今年1月至6月,海东市共接待游客794万人次,同比增长83.58%。实现旅游收入18.8亿元,同比增长63.62%,文旅消费持续回暖。

搜狐旅游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全国旅游城市品牌影响力报告》显示,结合搜索指数、运营指数、舆情指数3个维度,今年上半年出现了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以往,传统的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常常占据“旅游品牌强市”前列。但2023年上半年,大批二三线城市异军突起,如淄博、洛阳、桂林、绍兴、泉州、威海等地,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城市品牌影响力榜单中成功突围。

成功的突围者中,贵州因举行的足球赛令世人瞩目。这个夏天,贵州榕江(三宝侗寨)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拉开帷幕,它被亲切地称为“村超”。自今年5月开赛至7月底决赛,“村超”延续了去年夏天贵州台江县“村BA”的热度,继续凭借淳朴热情的民风和多彩的民族文化火爆“出圈”,以“超级村赛”撬动了“超能经济”。

贵州省台江县“村BA”总决赛现场 新华社图

贵州省榕江县“村超”总决赛 新华社图

何以“出圈”?

数据显示,从去年7月至今,在“村BA”的带动下,贵州省台江县共接待游客20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3亿元;榕江县在今年村超期间,接待游客250余万人次,旅游收入28亿元。贵州这一西南热土,形成了体育引流、文化助阵、经济唱戏的乡村振兴新引擎。

CIC灼识咨询执行董事姜骁潇认为,农村地区的体育、文化、娱乐活动需求一直存在,乡村体育作为一个平台向更多人展示了这种需求的释放。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农村地区强大的商业化潜力,各类民俗文化包括侗族大歌、苗族服饰、蜡染、刺绣、银饰等在赛场之外同样为游客带来独特的文旅体验。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媒体传播中,“村超”的火热也得益于当地完善的新媒体传播体系。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报道,榕江县以新媒体助力乡村振兴,建成运营文创产业园,组建新媒体服务中心20个,成立新媒体服务站250个,火博电竞app实现县乡村三级新媒体服务全覆盖。

与此同时,榕江县创立“六易”(榕易拍、榕易剪、榕易编、榕易播、榕易卖、榕易创)课程体系,累计开设带货主播培训300余班次,开展直播带货实训4000余人次,培育本地网络直播营销团队2000余个、本土主播1538名。正是这些一手用农具、一手刷手机的农民们,成为了此次“村超”的传播主体。

今年春天,“淄博烧烤”以现象级的热度在吸引不少人跨越大半个中国“撸串”的同时,也让“烟火气”成就“烧烤城”。3月起,凭借着“葱、小饼、烤肉”的灵魂组合,以及颇具仪式感的自助小火炉和独有的“一线天蘸料”,淄博烧烤这一本土特色美食,成为上半年国内文旅界当之无愧的“顶流”。

游客在淄博市一家烧烤城吃烧烤 新华社图

上半年,淄博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快于全部服务业增速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5.1%。

互联网平台的流量助推了小城的“出圈”。“作为消费者体验的最大入口之一,短视频几乎可以替代搜索引擎成为游客搜寻旅游目的地信息的工具。”姜骁潇表示,工具化让短视频易得消费者好感、简化消费者信任流程的属性最大程度地发挥。一条村超探秘视频、一条贵州旅行游记,一条河湟文化体验笔记,可让人更近距离体验到当地的风土人情与文化活动,进而产生消费欲望。

向特色文化要答案,深挖本土人文资源优势,打造成可转化的文旅资源,是今年“出圈”热门城市的一致做法。

“流量”之思

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2023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55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超过5万亿元,分别恢复到2019年的九成和八成以上。此外,我国有望形成年均百亿旅游人次和10万亿元消费规模的国内游大市场,从中长期来看,我国旅游市场持续向好。

今年众多网红城市在上半年和暑期形成火热的“文旅流量”,热度如何保持?如何变“流量”为“留量”?各界拭目以待。

姜骁潇认为,对于尚未被发现的小城,应保存良好的本地文化资源,打造城市名片,实现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具体而言,有关部门应对所在城市标志性农特产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并了解该产业的下游该名片相关产品的供给与流通,对产业链进行支持,再结合产品特性与产地优势特色制定覆盖全产业链的品牌标准体系。包括技术标准化、质量标准化与运营管理标准化体系等,将其品牌化包装,成为城市本地文化的输出抓手,突破“圈地自娱”的窘境。

为了保持“长红”,在产业方面,政府部门须想在前面、主动作为方能“稳稳接住流量”。人民网研究院认为,政府和市场应各就其位、各展其长,“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协同发力,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将一时的热度转化为城市发展的长久动力。

业内人士认为,当地各部门需协同发力,共同推进其他配套措施的跟进和流量跃升,如规范市场秩序、监督商家诚信经营,针对消费隐患、治安与消防、城市配套和管理细节、游客需求等优化公共服务,于细微处提升消费体验。相关部门还需及时研判流量动态,做好宣传服务和预案,尽量防范流量反噬风险。

让“流量”变“留量”,政府和企业都在行动。“未来平安驿不止有河湟文化,还有更多的民宿和康养设施,我们希望游客来了海东就不想走,达到让游客流连忘返的效果。”唐旭天说。据悉,正平股份正在全国布局平安驿特色民俗文化体验地,构建特色产品“线下的体验、线上销售”的全国特色产品交易平台,届时“平安驿”将成为空间开放的、体验式的消费现代文化街区。

“政策端的加持、渠道端的赋能、产业端的发力,最关键是消费端的认可,这样才能持续带动一个城市的火爆。”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说。

“只有城市更加成熟火博电竞app,文旅需求才能得到更强的释放。”姜骁潇认为。